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企业的非对称创新战略

2018-02-12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载自清华管理评论(ID:tbr2013)

节选自《清华管理评论》2017年10月刊文章《中国企业的非对称创新战略》

作者: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市场的后来者,三十年来在市场体制、制度型态和技术体制三个方面都存在独特性的转型中国情境下,累积知识逐步并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部分企业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行列,探索出了一条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技术赶超的中国特色新道路。


中国企业的创新追赶道路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尝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条路子的甜头。十几年间,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借李克强总理的“代言”逐步获取非洲、中东欧、拉美和南亚市场,跻身国际领先行业;国家政策支持下,“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迅速拉动中国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在市场驱动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前列;电子商务产业从模仿发达国家成熟商业模式起家,借助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互联网变革的东风,逐步成为引领世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特高压输变电产业、重型机械产业、隧道桥梁产业、移动通信产业等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路径。


然而,尽管每每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诸如集成芯片、汽车制造、农业基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似乎仍在“追赶——落后——再追赶”的途中。例如,中国作为集成芯片产业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核心产品仍几乎全靠进口;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尽管市场换技术、民营汽车企业崛起等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本土汽车中高端市场仍被跨国公司把控,更遑论全球汽车市场。那么,为什么有些产业成功实现了创新追赶,而有些产业没有呢?


产业的发展必须落到微观企业的考察。尽管有很多争论,背靠市场,举国体制是中车集团得以发展的关键,以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依托,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路径,举全国之力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驱动了“高铁奇迹”。那么中车这一发展路径具有可复制性么?



万向集团跳出早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近十年内先后通过并购舍勒、AI等30多家美国公司,基本成功,同时通过并购A123、Karma等企业反向导入新能源产业。这一路径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何处?反观大批不缺钱的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根源何在?


吉利汽车通过逆向工程“手工敲出”第一辆汽车起家,在外资和国有汽车企业的双重压力中逐步突围,最终通过收购沃尔沃打出名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追赶的领跑者,背后的路径为何?其未来命运会如何?


纵观这些产业和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可以得到两个基本观察:第一,正处于从学习型追赶到创新型追赶的关键转折期。前三十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中国企业共享了全球科技进步成果,利用后发优势逐步累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总体上在某些产业实现了赶超。但是,现阶段走这一条老路已经不甚合适,容易陷入“追赶——落后——再追赶”的陷阱,中国企业需要践行新的创新型追赶路径。第二,中国市场、制度和技术要素的独特性正在催生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内涵,而前提首先是要识别中国的独特情境。

 

中国独特情境:MIT框架


中国情境与韩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着显著不同,这也致使中国不可以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追赶道路。市场、制度和技术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和其他国际和地区企业技术追赶战略的非对称。要揭示这其中的非对称战略,首先需要解构中国情境的独特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市场体制(Market Regime)、制度型态(Institutional Regime)和技术体制(TechnologicalRegime)三个方面(见图1)。



中国后发企业创新追赶历程,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由于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的不对称,带来了追赶路径和发展道路的不对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对称追赶战略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称为“非对称创新战略”。

 

非对称创新战略的提出


基于市场、制度和技术要素的非对称性,我们初步提出了基于MIT框架的非对称战略模式。具体地,在大市场、强政府、弱技术的情境下,中国企业在创新追赶道路上需要认真进行制度安排设计、组织设计、追赶路径设计和学习机制的设计才能实现赶超(见图2)。

 


结语


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市场的后来者,三十年来在市场体制、制度型态和技术体制三个方面都存在独特性的转型中国情境下,累积知识逐步并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部分企业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行列,探索出了一条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技术赶超的中国特色新道路。本文在总结《非对称创新战略:中国企业的跨越》这一专著核心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IT框架的非对称创新战略,并简列了一些企业经验,以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留下些注脚。然而,与“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类似,我们也只是初步“垒个地基”,并期待与令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们一起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